2021年,宣城市市場監管局聚焦當前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筑牢基礎、補齊短板、創新舉措、提升水平,密織校園食品安全“守護網”,有力了校園食品安全。
勤吹“集結號”。嚴格落實校園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市領導多次部署和調研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組織召開全市校長(食品安全管理員)工作會議和高中考重大活動食品安全專題培訓會等,聯合教體、衛健、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監督檢查校園食堂2001家次,在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舉行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
緊擰“責任鏈”。結合日常監管、專項檢查、督查整治以及培訓宣傳,督促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定期自查、規范操作等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預案,提升學校食品安全責任主體意識。對全市530所高校、中小學、幼兒園(含托幼機構)食堂開展“一張網”式監督檢查,做到安全監管、隱患排查、風險分級、問題整改四個全覆蓋。
善用“放大鏡”。以網絡輿情為問題導向,開展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專項排查,重點檢查近三年內發生過食品安全輿情或事件、投訴舉報并查證屬實的學校,聚焦重點食品和關鍵環節,對發現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清單,要求立行整改并按期反饋整改情況。2021年以來,共發現問題隱患210條,已整改210條。
常念“安全經”。組織對全市學校校長、分管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員)進行全員食品安全培訓,針對發現問題適時開展約談會。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員考試題庫,在培訓、宣傳、檢查、督查中對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隨機考核測試。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送法進校園”等活動,利用家校通平臺、家長微信群等渠道向學生和家長宣傳健康飲食、安全飲食知識,發布高、中考期間食品安全等溫馨提示10余條。2021年,共培訓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和從業人員2803人次。
共筑“防火墻”。探索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舉措,推行明廚亮灶工程建設,全市所有學校食堂已全部建成“視頻廚房”,超過三分之一學校食堂已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模式,通過手機APP或互聯網實現全社會網絡實時監管。涇縣在全市率先試點校園食品安全家長義務監督工作,家長義務監督員“報警器”作用明顯。寧國市還將“隨機查餐廳”活動帶入學校幼兒園,采取抖音直播形式開展現場隨機檢查2次,直播觀看人數達5000余名,點贊數達2.5萬,取得良好社會反響。(來源: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