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消費者需求的提高,中國食品行業發展迅猛,但也遇到國內市場高質量需求,國際市場創新化供給競爭給該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挑戰。
據國家統計局信息,2022年我國食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6000多家,渠道商100多萬家,零售終端超500多萬家,相關從業者3000萬左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不斷隨之變化,下游需求的多樣化、健康化,不斷推動食品消費市場擴大,上游供給的創新化、精細化,不斷提高食品生產效率和質量。
作為深耕食品行業數十載的民營企業家,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董事長石聚彬心系行業發展,并在今年全國兩會,再度建言,以期推動我國食品工業企業從“食品制造”向“食品智造”轉變。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健康化特征。”
石聚彬稱,在市場需求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飲食;在銷售渠道方面,互聯網電商平臺、外賣平臺、社交媒體等興起,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方式和消費習慣;在食品高質量發展方面,現代生產工藝和技術的運用推動了新產品和新服務的開發。
“新變化帶來新商機。”石聚彬表示,面對新的市場需求,食品工業企業迫切需要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出食品工業設計健康功能產品、打造健康生產工廠、做好健康食品供應鏈,形成高品質、高價值、優服務的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食品產業體系。
石聚彬提出四項建議:
一是支持食品工業企業開發功能性健康產品,為研究開發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益生菌類、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提供科研技術輔導支持,將低糖、低油、低鹽、少添加作為健康食品的標準,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實現綠色生產。
二是加大對食品工業企業工業設計能力研究的支持力度。食品工業設計是價值鏈的起點、創新鏈的源頭,建議建立起食品工業企業與工業設計專業機構合作橋梁,通過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與食品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出新的生產工藝、新的產品和服務模式,用科技“智”造食品。
三是以區域食品工業龍頭企業為中心,建立區域大供應鏈中心,為區域內食品工業企業提供優質基礎人工、高質原料資源、標準倉儲物流、先進機械設備等資源,以此提高區域食品工業企業供應鏈質量、源頭品質水平,降低供應鏈運營成本。
四是平衡食品工業企業“兩頭”人才的培養比重:一頭是高素質的專業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一頭是高技能的基層操作人員。只有全面平衡食品產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才能確保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