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辣條產業已發展超25年,辣條也成了年輕人喜愛的零食之一。
辣條行業也經歷了大浪淘沙的時代。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辣條的相關生產標準,明確要求不得添加防腐劑,這就倒逼了產業優化升級。目前,全國辣條生產企業不到1000家,年產值達600多億元。在“中國辣條之鄉”湖南省平江縣有100多家辣條企業,產值占了全國辣條總產值的1/3。
中國辣條市場發展已有20多年,曾有“北衛龍、南玉峰”的說法,其中,玉峰就是麻辣王子的前身。衛龍創始人劉衛平兄弟和張玉東都是平江人,在辣條產業百花齊放的時候,衛龍選擇去到河南駐扎,一路沖到了上市,成為“辣條股”。而麻辣王子則選擇守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打磨地道麻辣口味辣條,二者走出了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在小紅書和B站中,關于“辣條是甜還是辣”的爭辯從未停歇。在各種社交平臺的討論中,衛龍旗下的大多數產品,被網友調侃建議改名為“甜條”,因為甜又不夠辣。《2023辣條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提到,辣條口味偏好中,麻辣口味偏好已經超過甜辣味,成為辣條口味偏好。
從起源上來看,1998年在平江誕生的辣條,原本的口味便是平江人喜愛的麻辣味。而這一陪伴當今年輕消費者長大的食品之所以能出現在如此多人的童年之中,則是因為辣條首先將目標放在了低齡人群中,以甜味調和辣味的方式來迎合低齡消費者的飲食偏好,甜辣口味也是衛龍能夠在辣條市場中占得目前地位的關鍵所在。
業內人士表示,在競爭激烈的辣條市場之中,甜辣、麻辣兩種口味之間的劃分日漸清晰。在新品牌紛紛入局、老品牌探索轉型的細分化辣條市場,激烈競爭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