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童年記憶“五毛”零食,辣條是避不開的話題,辣條那股咸、甜、辣交織的獨特味覺刺激征服了一代人,但也使其注定難逃高油高鹽、高添加劑的“原罪”,以及人們對辣條食品衛生安全的擔憂。因此,辣條也被人成為“垃圾食品”,那么辣條的味覺刺激與安全健康,真的不能兼得嗎?
近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調味面制品行業標準發布會暨產業高質量發展探討會”上發布了QB/T5729-2022《調味面制品》行業標準(以下簡稱行業標準),行業標準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除了明確規定食品安全相關指標外,還對減鹽降脂指標作出了明確要求。在該行業標準之下,曾經的“五毛”辣條將要“改變”,生產工藝持續提高,辣條食品也將朝著更健康、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發布“行業標準”
辣條更健康、更安全
相較于調味面制品這一稱謂,大家對于“辣條”這個名字可能更加熟悉。作為眾多人心目中的童年記憶之一,不少“80后”“90后”小時候都在學校門口的小賣部買過“五毛”一包的辣條,都有與同學分食一包辣條的童年記憶。
隨著人們對食品健康的關注,休閑食品健康化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拒絕辣條。辣條是小時候喜歡的零食,真是對它又愛又恨,麻辣咸香的口味讓人欲罷不能,但是又擔心吃了不健康。
大部分女性表示現在很少吃辣條,一個是健康意識的提升,另外也有養生的需求,健康、低脂成為女性購買休閑零食較為看重的因素。
一向被認為是“高油、高鹽、高添加”的辣條行業不得不“減添加”應對挑戰。據了解,該行業標準對調味面制品作出明確定義,即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添加食品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經配料、擠壓熟化、成型、調味、包裝而成的即食型方便食品。食品名稱也可標注為辣條,應同時標注產品真實屬性名稱調味面制品。
針對辣條“高油、高鹽、高添加、低營養”的痛點,在發布的該行業標準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品種的數量減少七成以上,鹽的含量下降了17.7%,不超過6.6%;油的含量則下降了10%,≤27g/100g。
該行業標準還明確規定了調味面制品的范圍,對感官、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等指標作出了具體規定,并明確規定了相應的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規范。
同時,還對原料的感觀和理化指標作出了明確要求。生產企業要通過技術革新和進步實現減鹽降脂指標,而且不影響產品的貨架期。
辣條健康化能否招攬更多的消費者?
辣條健康化能否招攬更多的消費者?對于辣條狂熱愛好者來說,如今辣條能夠撕下“垃圾食品”的標簽對這部分消費群體來說可以放下顧慮,放心購買了。以前少吃就是因為不健康,現在健康了一定會買。
不過,對于辣條產品健康化,除了要符合國家的標準,企業還應該關注消費群體的健康與更多需求,關注產品的營養成分,在原料調整、產品研發、營養健康、低脂方面多發力,這樣消費者一定會越來越多。(來源:火爆休閑食品招商網、零食快報綜合金臺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