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好了,這里是一斤的分量,您可以用這邊的砝碼核準一下。”在浙江省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水果店內,營業員進行稱重后,引導顧客看向電子秤旁的一枚500g標準砝碼。這枚砝碼就是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區分局近期所設置的“‘斤斤計較’放心‘碼’頭”的“標配”。
為進一步規范市場商品稱重行為,引導商戶誠信經營,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擦亮“放心消費在金開”招牌,自7月起,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區分局聚焦流通環節、餐飲環節,以海(水)產品、鹵味制品、水果等商品為重點,創新推出“‘斤斤計較’放心‘碼’頭”。高質量開展“凈重”專項整治行動,向“缺斤短兩”等不誠信經營行為“亮劍”。截至目前,該局共檢查相關單位528家,組織培訓11場(次),培訓人員38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467份,立案查處1件。
餐飲、流通環節向來具有面廣、量大的特點。目前市場計量環境究竟如何?開發區分局首先開展了細致地調研,通過小細節發現“大秘密”。“我們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消費市場‘缺斤少兩’的套路具有隱秘性、數額小、流動性大等特點,監管難以發現、執法難以取證。而以稱重結算的水產、水果、生鮮、鹵味制品等商戶,點多、面廣、類型雜,更是‘缺斤短兩’類輿情的多發區,投訴舉報多點散發。”開發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讓計量監管收獲實效,開發區分局主動創新監管方式,從小切口回應大民生。該局在計重結算商鋪設置“放心‘碼’頭”,每個“放心‘碼’頭”配備有一份商戶經營承諾和一個自帶“防偽標志”的500g標準砝碼,對商戶形成自我約束的同時,避免砝碼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偷換。且“放心‘碼’頭”設置在商戶結算用計量器具旁的顯著位置,消費者在稱重結算時,可以自行取用“碼”頭上的砝碼,核驗商家稱量所用的計量器具是否準確示數,即時就地消除消費疑慮。
據開發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放心‘碼’頭”投入成本小,占用空間小,可廣泛推廣到各類經營場景。同時從監管角度看,在計量器具監管的基礎上引入核驗工具的管理,使得監管對象一體化,發揮了社會各界監督作用,轉換了解題思路,簡化了監管手段,壓實主體責任,讓“鬼秤”藏無可藏。
自開展“‘斤斤計較’放心‘碼’頭”試點以來,僅當地的西關市場監管所轄區就已建設“放心‘碼’頭”48家,收到消費者投訴舉報5件,同時根據一市民使用“放心‘碼’頭”發現的短斤缺兩投訴舉報線索,已依法對一涉嫌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的商家進行立案調查。
接下來,開發區分局將全面推開“放心‘碼’頭”改革,讓“微改革”看得見、“微監管”摸得著、“微服務”享安心,守護消費安全,激發消費活力。(來源:中國食品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