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食品浪費和創新消費的矛盾心態。考慮到其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我們有理由對這一消費現象保持密切關注和警惕。
“剩菜盲盒”的核心概念是“剩菜”,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食品浪費是當前社會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而“剩菜盲盒”的推出似乎將食物浪費偷換概念為一種娛樂元素。這種將浪費與消費相結合的思維方式雖然有一定創新,但更可能會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可能存在的以次充好等問題,加劇食品資源浪費和食品安全風險。
“剩菜盲盒”涉及食品安全隱患。由于商家隨機性強,剩菜來源多樣且無法完全確保,消費者很難評估食品的新鮮度和衛生狀況。這就存在著潛在的食物中毒和傳染疾病的風險。在“剩菜盲盒”中,食品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和監管機制也面臨著挑戰,易造成食品安全漏洞。
“剩菜盲盒”可能引發不理性的消費行為。盲盒經濟甚囂塵上,一些消費者參與剩菜盲盒很可能是出于好奇心和追逐潮流的心態,而非真正考慮食品安全和個人健康。這種盲目追求新鮮感和刺激的消費行為,可能會忽視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從而對自身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面對“剩菜盲盒”背后的食品安全問題,社會各方應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讓“社會共治”理念落到實處 ,充分發揮效用——
要強化法律:市場監管總局本月已經印發《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試行)》,為盲盒經營劃出紅線,推動盲盒經營者加強合規治理。在此基礎上,相關法律法規應進一步完善,明確對“剩菜盲盒”食品安全的監管要求和責任。對于違規行為和食品安全事故,應加大處罰力度,形成威懾效應,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