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燒肉、紅燒茄子和素炒青菜,比我自己燒得還要好吃。”正在食堂用餐的陳大媽說,“我從家走到食堂不超過10分鐘,在食堂的屏幕上還能看到廚師們是怎么炒菜做飯的,在這里吃飯是既方便又放心!”走進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張思村的“老年食堂”,這里的廚房窗明幾凈,配有嶄新的爐灶、電飯煲、消毒柜等設施。食堂工作人員忙著為老人分發餐食,另一邊老人們正圍坐在餐桌旁閑話家常、享用飯菜。
張思村老年食堂是浙江天臺縣頭家建設并擁有“陽光廚房”的老年食堂,就餐的老人多來自張思、白湖等自然村的老人,日就餐人數大約為50人。在天臺,像張思村這樣已經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設的老年食堂還有30個。
“根據你剛才描述的操作流程,建議在廚房的東側擺快灶,在進門處擺放貨架,作為臨時存放點。”“這個簡易的圖紙你先收好,有什么問題可以聯系我。”天臺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在莊前村老年食堂施工現場,根據村集體負責人以及施工方對食堂的初步設想,對照市縣制定的《社區老年食堂(助餐點)建設標準》逐條分解、一一指導,確保老年食堂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安全衛生,符合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
“莊前食堂要承擔臨近3個村的供餐需求,我們也希望可以把食堂建設得更好,市場監管局的同志多次上門指導,對我們村老年食堂建設的幫助很大。”莊前村老年食堂的負責人龐永正表示。
據介紹,為高質量完成老年食堂(助餐點)建設,該縣市場監管部門提前介入指導,協助民政部門做好老年食堂硬件建設改造,借助“陽光廚房”數字化監管手段,加強食品安全事中、事后監管。同時,督促老年食堂舉辦方提升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落實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和相關制度。
下一步,該縣還將借助民生實事建設東風,加大對老年助餐行動的宣傳力度,擴大社區老年食堂(助餐點)“陽光廚房”建設覆蓋面,進一步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來源;中國食品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