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廣東燕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發布業績預告稱,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增長50%到75%。高增長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深耕傳統渠道,加力開拓新渠道;另一方面,推動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優化產品結構。和燕塘乳業一樣,越來越多的乳企在產品、品牌、渠道等領域進行升級創新,打造增長新引擎。
自2018年起,我國乳制品市場增速明顯放緩。盡管今年以來行業處于復蘇狀態,但是乳制品消費市場總體依然面臨增速受限的局面。面對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和轉型升級期,乳企要想取得新發展,就得全力拼創新,以創新帶動企業全面進階。
拼創新的前提是保持供應鏈穩定。對乳企而言,要想有穩定的高質量奶源,就需要與養殖端守望相助,從而實現長期合作共贏。有實力的大型乳企在上游養殖業處于低谷的情況下更要有所作為。比如,與合作伙伴簽訂長期合同,保產業鏈穩定經營;幫助合作牧場改善經營,實現精益科學養殖;開展高產牧場、精益管理等服務,幫助其降本增效。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乳企之間的競爭更多在價格、渠道等傳統層面。比如,爭搶各類超市的核心擺放位置、運用買贈、捆綁銷售等多種營銷方式。如今,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呼喚創新型品類。乳企可以把業績增長點放到從奶酪到奶茶、從高寒生態奶到草飼牛奶等細分品類創新上,通過前期市場調研、中期產能謀劃、后期產品升級,把自身優勢和消費痛點精準對接,做到人無我有,從而占領細分市場,贏得消費者青睞。
乳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乳制品加工、奶牛飼養與繁育、乳成分功效研究、益生菌功效研究、食品安全風險控制、食品包裝冷鏈運輸等諸多相關領域。眼下,乳企面臨經營成本高、產品同質化等問題,亟需打通行業堵點,推進科技研發和轉化應用,將技術創新優勢轉變為企業發展優勢。
在科技已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乳企創新的關鍵是聯合其他主體和科研機構,在協同創新和交叉領域發力。不少乳企已經行動起來,比如,由伊利集團參與共建的乳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日前獲批建設;光明乳業加快打造智慧牧場、智慧工廠、智慧物流。乳企不妨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前瞻性儲備一批科技成果,增強自身競爭優勢,積蓄發展勢能。
乳業橫跨一二三產業,是現代農業的標志性產業,也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產業。面對廣闊發展空間,乳企要針對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發力高品質、多元化產品,實現自身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同時,以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我國乳業高質量發展。(來源:中國食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