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僅關乎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關系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積極營造誠信的食品消費環境,能夠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有力的。2022年以來,我市創新舉措,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可視化展示等信息技術,在食品生產領域推行桂林米粉“可視化全流程生產過程控制”和“生產監控信息共享”的“互聯網+智慧”監管模式;在食品經營領域進行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溯源為主線的智慧監管,對失信食品經營者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等等。隨著探索和推進這一系列“智慧監管”新模式,桂林打造了食品安全“信”環境,有效促進了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
米粉是桂林的重要食品之一。為加強桂林米粉安全監管,2022年9月,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印發《桂林市推進鮮濕粉類生產企業“互聯網+智慧監管”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決定自2022年起用2年的時間,實現全市所有鮮濕粉類生產企業“互聯網+智慧監管”100%全覆蓋。通過構建鮮濕粉類生產企業“互聯網+智慧監管”體系,探索建立鮮濕米粉“品種監管”新機制,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鮮濕粉類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從農田到餐桌,“智慧監管”涵蓋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自2020年11月以來,桂林市大力推進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有效加強了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分步構建了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從農田到餐桌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體系。2022年起,以獲批“創建廣西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示范市”為契機,桂林市在原有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基礎上,將傳統監管方式與智慧化監管相結合,把紙質合格證改為電子合格證,借助電子合格證系統在線上推行食用農產品溯源制度,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推行“合格證+追溯碼”制度,大大提高了農產品溯源的效率。
失信懲戒是對失信行為的有力約束,也是對守信者的保護。2021年1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桂林市為全國兩個失信聯合懲戒試點城市之一。之后,我市進一步加強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食品安全失信主體的管理,通過構建多部門聯動機制,形成了食品安全失信懲戒合力。不僅如此,我市還通過打造智慧平臺和試行行業賦碼,提升對食品失信主體的監管效能。
誠信的食品消費環境,需要多方努力去共同營造。如今,一系列措施的推進讓失信成本大大增加,使失信主體不敢失信、不想失信,信息修復的意愿明顯增強,全市公眾食品安全消費環境明顯好轉。(來源:桂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