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作為我國傳統的兩大支柱零食產業之一,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近年來,糖果行業業內并沒有什么亮點,“在廣告費用、營銷費用成本沒有降低的情況下,也就沒有更多的資金去注重研發。”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分析認為,因為創新的資源和能力有限,糖果企業之間都在打價格戰。同時隨著干果、生鮮食品等代替品的出現和發展,國內糖果市場也受到不小的沖擊,造成糖果市場的發展較為緩慢。
另一方面,喜糖作為結婚生子、升學喬居等喜事必不可少的慶賀產品,在行業大市場縮水的情況下,仍然保持高增長的趨勢,成為糖果行業的突破焦點。業內人士稱,全國每年約有1800萬對新人結婚,按平均每對新人購買800元糖果計算,喜糖市場容量近160個億。
目前國內喜糖市場在浙江、江蘇、安徽、福建四省相對集中。華東地區消費者偏好甜食,并有送大份量喜糖的習俗。喜糖購置費用一般多達幾千,家庭生活條件好的費用甚萬。據南京一位喜鋪經營者透露,在結婚旺季,有些喜鋪一天的純利潤可以達到1萬多元。
90后成消費主力品牌塑造系競爭重點
而隨著90后進入適婚年齡,喜糖的消費主力也隨之發生變化。“目前90后進入適婚年齡,消費需求也有了很大變化,抓住新的消費者特點是塑造品牌的重點之一;另一方面,他們對大品牌的依賴性也更大。”徐福記喜糖品牌總監解釋道。
如今,新的消費主力更加注重個性,追求時尚,購買產品時更注重娛樂性和便利性。為迎合他們的口味,許多企業也結合消費者及時代的特點,重金投入渠道、產品、推廣等方面,力求改變。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國內的糖果品牌很多都在走“跟隨路線”,模仿和抄襲國外品牌。超市里有很多奶糖在包裝、顏色品牌之間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區分。”
但新的消費者的出現,可能打擊目前跟隨成風的局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原本分散的渠道慢慢被互聯網整合,品牌也通過互聯網為人所知,使盜版抄襲無所遁形。而年輕人的追求時尚、線上購買的習慣決定了他們會依賴更的品牌。品牌借此通過強大的品牌度和多元化的產品,可能會擠占二三線品牌的市場,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山寨產品,規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