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感春節堅果禮盒滯銷痛點的沃隆,在行業內率先把單品大包裝變成混合小包裝的‘每日堅果’,僅僅是這樣一個微小的變化,就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新藍海……”近日,《青島制造·考工記》節目組走進青島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用深度訪談的形式,揭秘堅果背后鮮為人知的“工業密碼”。
據悉,訪談紀實類節目《青島制造·考工記》由青島日報社(集團)觀海新聞客戶端與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策劃推出,聚焦于企業故事和個體傳奇,展現一個個真實而深邃的“青島制造”故事。
轉折:每日堅果的誕生
訪談中,副總經理王萍介紹,沃隆成立于2016年,早從事堅果的進出口貿易。
當初的堅果市場,受節慶消費影響明顯。春節一過,罐裝、袋裝、禮盒裝等大包裝堅果就很難再銷售出去。
同時,沃隆創始人楊國慶發現,中國的堅果人均攝入量遠低于世界平均值,更缺乏科學的配比指導,為此,沃隆團隊開始嘗試,打造一款健康、便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的堅果品類。
王萍講述,團隊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聯系國外很多供應商,到原產地尋找優質堅果。通過口感和營養價值測試,終確定了核桃、杏仁、腰果、榛子等國際“四大堅果”,輔以酸甜可口的蔓越莓和藍莓兩款果干,這樣的搭配成為選。
于是,25g獨立小包裝、6種堅果果干科學配比的“沃隆每日堅果”就此誕生。
原則:堅持品質
“其實從做產品開始,我們一直堅持‘品質’的原則。”王萍講述,從2016年成立至今,沃隆自建工廠,從原料的采購,到產品的加工烘烤,再到分裝、銷售,整個全流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據了解,即使在產品供不應求的階段,沃隆也沒有采取代工廠模式去擴大產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每一袋堅果都能品質如一。”王萍說。此外,整個烘烤的過程中,沃隆采用的是低溫烘焙,摒棄了以前堅果加工的油炸高溫工藝,“這樣可以更大程度保留堅果的營養。”
當多個堅果品牌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開啟“價格戰”時,沃隆為什么沒有采取低價策略呢?王萍回答道,沃隆的堅果幾乎全部進口,在選擇原料時,也會跟國外的供應商協商,定制符合沃隆標準的采購標準。嚴苛的標準之下,導致沃隆的采購價格比同行業高出7%。“堅持品質,也就決定了沃隆沒辦法做到其他品牌那樣的低價格。”
品牌:發力娛樂營銷
為了做好品牌,沃隆從2017年開始就進行了品牌的規劃和戰略的執行。品牌營銷方面,沃隆也下了很多功夫,嘗試影視劇植入、明星合作,還聯系薇婭、李佳琦這樣的頭部KOL帶貨。一系列娛樂營銷和與消費者的互動,讓“沃隆”品牌很快能夠受到全國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
訪談中,王萍還特別分享了沃隆做影視劇植入的秘訣。她表示,做電視劇植入,是一個長期的品牌投入。很多的品牌是不愿意去做這個嘗試的。“一部劇從開始溝通片方,到整個拍攝,再到它終的播出,短期要一年以上,長期可能要兩年到三年,這是一個非常長的投資與回報的周期。”
那沃隆為什么能夠堅定信心呢?王萍表示,是因為他們部劇就押中了。
2018年,機緣巧合下,沃隆贊助了電視劇《都挺好》。到2019年播出時,這部劇成了當年“劇王”,網絡播放量超過100億。此后,從2019年開始,沃隆每年都有電視劇的投入。“大家看到的是沃隆總是能夠押中爆款劇,但實際上我們一年可能10部劇里能夠順利播出的只有6部,真正能夠火的只有2部。持續不斷地去投入,并且不計回報的投資,才能夠取得今天這種成果。”王萍總結道。
展望:未來市場可期
“現在每日堅果的市場是100億,而整個堅果市場存在超過兩千億的市場規模。”王萍分析,從目前的銷售額以及整個市場容量來看,未來,堅果市場還有很大空間。于是,沃隆除了每日堅果,還推出了堅果禮盒、罐裝堅果等系列產品。
展望未來,王萍談到,首先,好產品是沃隆必須要堅持的,沃隆的要務,就是要把產品做好。其次,是做好品牌,除了對品牌的長期投入之外,沃隆還會去嘗試更多更新鮮的營銷玩法,去跟更年輕的消費者互動。第三,做好渠道,線下還有很多空白市場,等待沃隆繼續拓展,而線上,也有很多新的零售渠道值得沃隆去嘗試。
正如新的slogan提的那樣,未來,沃隆將致力于成為“堅果中的大隊長”,堅守堅果行業領軍者的地位,成為消費者心中堅果行業的代表品牌。(來源:沃隆官網)